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好看的书院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九百零五章 曾九往事

第九百零五章 曾九往事 2/3

“曾伯恒说自己一生得力处有二,其一是‘杀人如麻’,这口吻声气其实与屠夫无异,他在战场上杀人就不必太过追究了,那样的杀法,自英雄、伟人而至于嗜血魔王,并无二致。但曾伯恒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作为胜利者,肆意杀降屠城。显凤十一年,曾伯恒所部湘军吉字营攻下了教匪军的重要堡垒——安徽安庆,一时间,降兵降将过万数。曾伯恒苦思善后之计而不可得,他紧皱眉头,忧心忡忡地询问其麾下猛将朱洪章:‘悍贼这么多,你认为如何处分才可杜绝后患?’朱洪章则应声而答:‘惟有尽数铲除才能安枕无忧!’曾伯恒为难道:‘降匪扎堆,一有风吹草动,恐怕哗变,就算是杀,也得想个万全之策才行。’朱洪章立刻献计:‘我们只须缓开营门,诓称发放遣散川资,每次唤进十名逆匪,如此一来,神不知鬼不觉,只要半天就可砍完。’曾伯恒听了朱洪章的毒招,心知可行,却不愿临场,他扮起了活菩萨,轻描淡写地说:‘大斩大戮,我于心不忍,这事就交给你办了。’曾伯恒在安庆斩杀教匪军俘虏太多,尸积如山,因处置不当,后来还引发了瘟疫,不少湘军士兵染病而亡。事后,曾伯恒写信给兄长,说自己杀人太多,自觉罪孽深重,懊悔不已。曾伯函则当即回信诃责:‘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此前,曾伯函还叮嘱过九弟:‘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

听到岛津洋子讲到这里,林逸青禁不住愕然。

他没想到的是,被时人视为“儒家完人”的曾伯函,会给自己的这位九弟这样的“指示”!

象是知道林逸青心里在想什么,岛津洋子微微一笑,继续讲述道:

“应该说,曾伯函起先对杀人如麻也有过深度的不安,但他很快就找到了解脱的办法,显凤十年六月初十,他写信给九弟,道是:‘吾辈不幸生当乱世,又不幸而带兵,日以杀人为事,可为寒心,惟时时存一爱民之念,庶几留心田以饭子孙也。’为捍卫名教而杀人,为忠君爱民而杀人,这使他具有足敷所用的道德勇气。曾氏兄弟视生命如草芥,曾伯恒在安庆杀降犹如剁瓜刈草,一次就屠戮了万余名已经缴械的教匪军将士,消息传出,天下大哗,他因此遭到了舆论的猛烈抨击。对曾九的此等辣手,当时湘军的其他大将也不以为然,丝毫不表示赞赏。”

“经过两年多的围困,彤郅三年,曾伯恒所部终于攻克金陵。试想,一群饿虎冲进了羊圈,一帮穷汉闯入了宝山,岂肯空手而归?教匪的大小府库均遭到剽掠和洗劫,时人称‘江宁财货尽入军中。’曾伯恒身为主将,不仅不严明军纪,约束队伍,还顺水推舟,任由部下烧杀淫掠,七昼夜不停,使这座名城骤然间变成了人间地狱,美女、金银、珠宝尽皆落入湘军的欲壑之中。大戏压轴时,为了向朝廷作个交待,曾伯恒的部将肖孚泗脑袋瓜子里灵光一闪,请出了天地间最耐不住寂寞的祝融大帝,湘军四处纵火,将好端端的六朝金粉地焚为半城死尸半城瓦砾,同时也从根本上将湘军的种种罪恶消弭至无迹可寻。时人愤言:‘中土之兵,固不足以御外侮,而自屠割其民则有余。自屠割其民,而方受大爵,膺大赏,享大名,瞷然骄居,自以为大功者,此吾所以至耻恶湘军,不须臾忘也。’对曾伯恒这样的屠伯来说,做大官发大财,从来都是他和手下们的最高理想。”

“曾伯恒攻下金陵后,湘江中运送财物回乡的船只络绎不绝,达三个月之久,可见大家捞到的好处何等惊人。当时,江、浙士绅讽之为‘东南财货大挪移’,讽刺那些金银珠宝并未更换主子,而仅仅只是换个藏身之处。当此时也,朝廷正要湘军为它卖死命,效全力,因而对这种公然的剽掠行为,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教匪之乱平定前,湖南是个典型的穷省;平乱之后,湖南则百废俱兴,一时人才激涌如潮,时人感叹,‘湘省一省之幸,即江南诸省之不幸也。’其言可谓意味深长。”

“曾伯函一向标榜‘做官以不爱钱为本’,但他在家书中也不得不承认:‘近来带兵者,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自己不苟取。’曾伯函独善其身,曾九则大发战争财,将金银珠宝奇货珍玩一船一船地运回老家,他兴之所至,命人将岳阳到衡阳数百年沿江码头上药铺里的高丽参采购一空。回到湘乡,曾伯恒强买良田万顷,还构筑了奢华壮丽的大宅第。‘前有辕门,后仿公署之制,为门数重。乡人颇有浮议。’曾伯函看不下去,在显凤九年致诸弟的信中批评道:‘我家若太修造壮丽,则元弟(曾伯恒)必为众人所指摘,且乱世而居华屋广厦,尤非所宜。’由此可见,曾氏兄弟的性情大不相同,长兄主张‘谨慎’和‘韬光养晦’,九弟则主张‘潇洒’和‘及时行乐’。曾伯恒竭尽所能地捞钱,捞足了,便挥金似土,对此不仅曾伯函不以为然,外界也多有非议,曾氏子弟也称:‘九公(曾伯恒)每克一名城,奏一凯歌,必请假还家一次,颇以求田问舍自晦。’所谓‘自晦’就是向外界表明他没有政治野心,以免当国者猜忌。这一点很难站住脚,因为遭帝后猜忌的首选对象理应是长兄,还轮不到他老九。何况曾伯恒对两位皇太后不肯践履先帝‘打下金陵者封王’的允诺而一直耿耿于怀,闷闷不乐。显凤九年八月十二日,曾伯函在致曾伯恒的家书中写道:‘闻林文忠三子分家,各得六千串。督抚二十年,真不可及。’洋子试想,曾伯恒读这封信时,必当喷茶一笑:‘林文忠公啊林文忠公,你如何傻到了这份上?当了那么多年封疆大吏,还清贫得近乎寒酸,这官岂不是白当了?你驾鹤仙去,才留下这么点散碎银钱,寒冬腊月,害得三个儿子眼看就要猛喝西北风,你能说自己尽到了作父亲的责任?大哥也真是的,这样的傻瓜蛋,有什么好效仿的!’曾伯函肯向林文忠公看齐,并不是故意装假,他既有思想上的冲动,还有行为上的表现,但收效就没那么理想了。曾伯恒只认得钱多的好处,则连思想上的瞬间冲动也不会有。曾伯函与曾伯恒,一个是道学先生,一个是学道先生,都远远不及林文忠公清廉,这就说明,有些事是很难‘猪鼻子里插根葱——装象’那样装得十全十美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最新章节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全文阅读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txt下载 - 银刀驸马的全部小说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好看的书院

猜你喜欢: 她是贵族学院的女配伪装名媛破云特工:开局郑耀先要收我为徒从斗罗开始猎杀主角仙逆太太经明末边军一小兵脱贫倒计时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