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好看的书院 >> 澳洲风云1876 >> 第614章论战

第614章论战 3/3

“噢……这个观点非常独特,详细的说说看。”李栓柱准将眼睛一亮,很感兴趣的说道。

成功引发了将军的注意力,卞春松中尉心中一阵窃喜,脸上依然一本正经的说道;

“坦克营可以说就是全身钢甲的重骑兵,虽然威力惊人,但并不是无懈可击。

历史上类似的案例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在13世纪的匈牙利草原上,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领的10万名条顿重骑兵惨败于蒙古人的箭雨之下,告诉我们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

任何表面上的强大都不是真正的强大,可能仅仅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

坦克营陷入敌人的重兵集团中无异于自取灭亡,随进的骑兵更是灾难,历史无数次的证明,面对炙热的枪弹,冲锋的骑兵就是自杀,所谓的正面突击只是一场幻梦而已。

一颗手榴弹或是从侧方射来的重机枪子弹,随时都能报销一辆轻型坦克,战壕,陷坑,地堡和坚固防御的楼房,都是轻型坦克无法逾越的巨大障碍。

也许正在研发中的豹式中型坦克能够越过,但我们手里的这些装备显然不行。

所以卑职建议,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才能出奇制胜。”

“嗯,很有见地,你当初形成作战条令的时候为什么不说?”李栓柱准将反问道。

卞春松苦笑了一声,回答道;“卑职发表了自己意见,可惜人微言轻,作战条令编撰组有很多资深骑兵军官,他们希望坦克在前方开辟出一条血路,骑兵尾随其后大杀特杀,骑兵能再现十八世纪前的赫赫雄风,攻略如火,转战千里。所以……”

“所以你的意见被忽视了,你觉得自己比那些经验丰富的骑兵军官更正确,我说的对吗?”

“是的,长官,卑职保留自己的意见。”

“确定吗?”

“非常确定,长官。”

“还真是一个固执的年轻人啊!”李栓柱准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神色严肃的端详着眼前这个年轻军官,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他非常感谢何祖光教授的推荐,让自己捡到了宝。

这是一个有坚定信念,善于独立思考的年轻军官,不会跟着人云亦云,这样的品质非常宝贵。

尤其是对于新生的坦克营而言,需要这种科学而认真的探索精神,而不是盲目服从于所谓的老顽固权威。

坦克本身就是新生事物,怎么可能套用旧观念呢?

想到这里

李栓柱准将有心要考一考卞春松,看这个年轻军官肚子里面到底有没有货色,是有真才实学,还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稀松货,于是开口问道;

“既然你不服气权威的论断,那么我问你………当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迫切需要坦克营发起正面突击,深入敌军重兵中割裂敌阵地,扭转战况,而你只能执行命令,这时候该怎么办?”

卞春松在实验坦克营这么长时间,闲暇时间肯定不会全都睡觉或者聊天打屁,他本人对坦克营的作战方式有比较深的思考,因此在长官问到的时候显得胸有成竹。

“回禀师座大人;

卑职窃以为坦克营是先进科技堆砌起来的装备,强大的战斗力来自于先进的装甲钢板,出众的履带底盘设计还有旺盛的重机枪火力,个人能力在其中所占的因素很小。

因此,我设想对铁牛重型拖拉机进行改装,车头加装钢板,车厢内加装龟壳式顶甲和防弹钢板,两侧开有射击口,采用实心轮胎设计防止子弹打穿,运载着大量步兵随同轻型坦克一起突击。

这样的改装并不费事儿,只要从轮胎厂定制一批实心轮胎就可以了,加装防弹钢板任何一个船厂都可以做,一个月就可以改装50辆铁牛牌重型拖拉机。按照每辆车运载一个班计算,可以运载一个加强营的步兵伴随突击。

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持续火力的问题,也解决了进攻步兵自身防御薄弱的问题。

一辆轻型坦克只有一台重机枪,突击敌人的正面防线火力是不够的,若是有铁甲车伴随突击,改变了骑兵脆弱的缺点,拥有足够的速度和更强大的火力,我坚信绝对能收到奇效。”

“哦,此计甚妙啊!”李栓柱纵然再深的城府也忍不住了,击节赞叹。

这可真是一个好办法,是没有轻型坦克的话,这些铁甲车用处不大,很容易就会被对方的重机枪干掉了。

但是有轻型坦克顶在前面,那么铁甲车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主要是防范两翼敌人和扩大战果,可以说是1 1大于2的绝配,关键花费还省。

铁牛牌重型拖拉机就不说了,这是一款成熟的农用产品,提前订购的话别说50辆,就是300辆都没问题。

机械不需要改动,单纯加装钢板的话船厂工人都能干,而且改装的速度非常快,花费也不多,所需材料的话也就是几十英镑顶天了,这个钱自己都能掏得起。

集中力量一个月改装100辆都没问题,挤挤能够带一个团的士兵。

花费不多,带来的战斗力提升却是天壤之别,真的是个好主意啊!

喜欢澳洲风云1876请大家收藏:(www.hkdsy.com)澳洲风云1876好看的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澳洲风云1876最新章节 - 澳洲风云1876全文阅读 - 澳洲风云1876txt下载 - 葡萄无牙的全部小说 - 澳洲风云1876 好看的书院

猜你喜欢: 她是贵族学院的女配伪装名媛破云特工:开局郑耀先要收我为徒从斗罗开始猎杀主角仙逆太太经明末边军一小兵脱贫倒计时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