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好看的书院 >> 国潮1980 >> 第八百四十四章 造星

第八百四十四章 造星 3/3

她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流行乐坛顶流了。

也是这个时候,冯朝年终于坐不住了,主动找上门来跟宁卫民商洽。

一是提出张嫱这张专辑的销售潜力还很大,建议宁卫民增加发行制作量,不要辜负这么好的市场机会。

二是跟宁卫民合计回款的时间和方式问题。

而这表面上的两个问题,本质上却是一个问题。

因为磁带发行走的是华夏音像公司的发现渠道,款子也都打到华夏的账面上。

宁卫民要想拿到钱,就得人家点头才行。

可要人家行方便哪儿就那么顺当啊?

尽管是理所应当的事儿,可他不让人家高兴了,那能行吗?

冯朝年这次是带着利益诉求来的,主要的谈判筹码就是在回款问题上能卡宁卫民脖子。

不过冯朝年采用的策略倒是很软和,他口口声声说自己跟宁卫民做的这笔生意,让上头批惨了。

总公司的一把手看到张嫱的专辑这么火,怪他有眼无珠,白白放走了一条大鱼。

还差点为此要撤他的职。

而他要保住职务,就得戴罪立功,所以来求宁卫民帮他一把,让他跟总公司能有个交代。

怎么交代呢?

他的意思就是,最好他们重新签订合同,再增发一百万盘磁带。

这批货的利润,要让给华夏音像公司较大一份。

对于冯朝年这番话里到底有几句是真,几句是假,宁卫民心里当然有数。

不过他不反感这样的人,反而有点欣赏。

因为说实话,这盘磁带这么火,会产生一定后遗症是他能提前想到的。

要不是顾忌“分赃不均”的隐患,他也不至于非得通过《美术》杂志的主编寻找合作公司。

图得就是有人际关系来做保,在谈判上还能占几分主动。

而冯朝年的行事风格,很符合他吃软不吃硬的口味。

起码人家算是言而有信,答应他的基本都做到了,没在已经说好的事儿上,来回拉抽屉。

待人也算诚恳,不管有没有必要,还曾经几次好意提醒他市场风险。

这样的人,是有道德底线的,即便是有利益诉求也不会太过贪婪离谱。

这不,表面上的工夫还是做的很漂亮的。

明明可以硬来,人家没有,而是好言相求。

还捧了宁卫民一把,让他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显得很有面子。

于是宁卫民也就顺势表达了一定程度理解。

说如果华夏音像公司能尽快把一部分货款给他的话。

增发一百万盘磁带的事儿就没问题,每盘磁带还可以让五毛的利给对方。

不过这个条件,冯朝年有点嫌少,这家伙摇摇头,开口索要每盘磁带一块二。

他给出的理由是,前面的二百万盘可都是宁卫民一方的收益,已经很丰厚了。

后面一百万要是才给留五毛的利,都卖出去才能赚五十万,他跟总公司根本交代不过去。

何况增发的一百万盘磁带,宁卫民可以不用承担成本风险,华夏总公司来兜着,理应多占些利益。

宁卫民紧跟着落地还钱,笑了一笑,说要不就八毛好了,磁带可以增发一百五十万盘。

然后他还告诉冯朝年,说自己后半年打算再给张嫱发一张专辑,专辑风格不变,歌曲质量有把握比这张还好。

建议冯朝年跟总公司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按这个条件长期合作。

制作成本上,今后双方也可以均摊。

冯朝年琢磨了一会儿,有点意动,就又提了个排他性的要求。

那意思是除了这张专辑之外,张嫱后面的三张专辑,统统只能按照这个条件,在华夏音像公司发行。

宁卫民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至此,双方总算达成了新的合作意向。

剩下的事儿就好说了,三天之后,宁卫民代表自己和张嫱,与华夏音像公司正式签订合同,达成了同盟关系。

等于这小子又抢先迈出了一步,实质性的成为了大陆内地第一个明星经纪人。

之后又过了一天,头一批磁带的款子,冯朝年也以支票的形式开给了宁卫民。

这一百万盘磁带的货款,虽然已经扣除了部分制作成本二百万元,还有税金,那到宁卫民手里的也有三百万之巨呢。

这让他不能不心满意足,不能不由衷的感慨,难怪那么多男人想靠女人吃饭呢,敢情软饭硬吃是真香啊。

这么一比,连他苦心经营三年,做出了那么大的一个生肖票的局,看上去都像笑话了。

合着他提心吊胆,拉帮结伙,东跑西颠,费尽心机,倒了这么久的生肖票,还不如这么合理合法的卖磁带搂钱省心呢。

当然,话说回来了,张嫱未成名时就自投罗网,居然能让他遇见,这样的机遇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先决条件。

否则人家成名之前他找不着,成了名人家也未必吊在他这棵树上。

就是明知道这么干能挣钱,他也够不着啊。

这事儿到底该怎么说呢?

也只能说哥们儿我……或许……或许是机器猫下凡吧。

那当然是要嘛有嘛,想嘛来嘛啦!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www.hkdsy.com)国潮1980好看的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国潮1980最新章节 - 国潮1980全文阅读 - 国潮1980txt下载 - 镶黄旗的全部小说 - 国潮1980 好看的书院

猜你喜欢: 她是贵族学院的女配伪装名媛破云特工:开局郑耀先要收我为徒从斗罗开始猎杀主角太太经仙逆明末边军一小兵脱贫倒计时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